全屏广告位招商

十五五政策方向及其对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

发布时间:   点击量:371 次

二十届四中全会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完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纲要》尚未正式公布,但根据2025年10月召开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我们已经可以清晰地看到“十五五”时期的核心政策方向。

理解“十五五”规划,需将其置于2035年远景目标框架之下,公报中提到:到二〇三五年实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会对“十五五”使其发展环境作出判断,指出“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宏观层面,经济建设仍是发展重点,提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发展路径上,“十五五”期间的总体思路仍是推动经济增长动力的新旧切换,明确要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既要确保新经济(新质生产力)稳健增长,又要完成对旧经济(传统产业)的全面改造,最终为2035年实现GDP总量较2020年翻一番奠定基础。具体到产业支持层面,将更加倾向新质生产力,而大宗商品相关产业多属于传统范畴,其发展重点在于通过技术赋能实现升级,而非单纯规模扩张。

1.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需重点关注的板块:钢铁、建材、化工、有色金属

相较于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产业政策领域的表述,本次全会进一步具体指明了“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三大发展方向,并明确提出“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的要求。体现出在保持完整产业体系优势基础上增强产业韧性、推进结构升级的政策导向,“十五五”期间政策将围绕“产能优化”与“稳增长”展开,从已出台的九大行业稳增长行动方案(详情参考《稳增长政策跟踪(一):九大行业稳增长行动方案已全部出台》)来看,不同行业目标呈现差异化导向: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电力装备、石化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增速目标设定在5%及以上,机械与钢铁行业目标相对稳健,建材行业侧重恢复性增长,轻工业则强调结构优化。实施路径普遍围绕技术创新、绿色低碳、新消费场景和国际化等方面展开。在此背景下,“优化提升传统产业”意味着钢铁、建材、化工等领域将面临产能调整、技术升级和绿色改造的主线任务,在“全国统一大市场”框架下系统推进传统产业升级与落后产能退出,供应端可能趋于收紧,生产成本中枢上移;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则将有力拉动关键金属及新材料需求,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演进,并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市场化发展。

2.绿色转型

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增强绿色发展动能。要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和生态系统优化,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和实现碳达峰,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需重点关注的板块:黑色、能化、有色金属、新能源

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攻坚期,绿色低碳发展路径更加清晰具体,尤其在工业领域,低碳导向将成为贯穿各项政策的一条暗线,深刻影响行业发展方向。全会提出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预示着能源转型将加速推进。为实现203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的目标,估算十五五期间需年均降低单位GDP碳排放约5%,十五五期间需持续大幅降碳。

在此背景下,绿色低碳将成为反内卷调控产能的重要抓手,也将重塑大宗商品的需求结构。一方面,可再生能源替代加速将稳步推动风电、光伏、储能等产业对锂、钴、镍等能源金属及新材料的需求增长;另一方面,高耗能行业面临的碳约束将日趋刚性,碳排放成本逐步显性化,推动绿色溢价形成和落后产能出清。尽管煤、油、气等传统能源在能源消费端逐步达峰,其在化工原料领域的地位仍不可或缺。随着全国碳市场不断完善,碳价将逐步内化至企业生产成本,绿色溢价也将在消费端持续显现,进而影响产品定价机制与市场竞争格局。与此同时,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已进入稳步发展阶段,未来仍有巨量的源网荷储设备要投产,带动相关材料需求释放。在此过程中,煤油气三大化石能源在能源端的消费会如期达峰,富余供应量将更多转向化工等非能源领域,这一转变将对诸多下游行业的原料成本结构带来深远影响。

3.扩内需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要大力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

需重点关注的板块:全部

“十五五”时期,面对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扩大内需被确立为提升经济韧性的战略基点。当前,消费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2025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5%,但我国居民消费率仍显著低于全球主要经济体,显示内需市场仍有巨大潜力可挖掘。全会强调将扩内需与惠民生紧密结合,一方面通过大力提振消费激发短期需求,另一方面通过扩大有效投资培育长期动能,形成供需良性循环。政策将更聚焦于长期消费培育上,更加注重结构性、精准化的支持方式。具体包括通过全国生育补贴、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减轻居民负担,打开消费空间;通过消费税改革、稳定房地产市场修复居民消费信心;同时加大对“银发经济”、“适老服务”等领域的补贴,并强化普惠性消费金融及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多措并举激发私人部门活力。总体来看,内需政策正从短期刺激转向与民生改善、结构优化协同推进的系统性工程。对大宗商品市场而言,内需的持续扩张将为基础原材料提供稳定的需求托底,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加快建设也有助于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流通效率。不过,这也将加剧区域市场竞争,推动产业链结构进一步分化与升级。


我要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本站部分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该企业负责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临沂金属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Copyright © 2010临沂金属网 版权所有客服电话:0539-3188199/13345086668 传真:0539-8955596 邮编:276000 邮箱:aaaly@189.cn

在线QQ:631737566 627483933 金属群:61886030 62209891 60369467

昨日访问量统计:pv:

鲁公网安备 37130202371526号    鲁ICP备08100513号-2

技术支持:临沂七星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